鄉村振興是事關全局的大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治國理政的全局性戰略,是全面小康的關鍵性戰略,更是惠及三農的支撐性戰略。新洲區是武漢市一個由傳統農業大區轉向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迅猛崛起的新城區,正處于快速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高度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跨越發展的上升期。在這樣的關鍵階段,尤其需要區委帶領武漢市新洲區黨員干部,堅守初心、擔當使命,聚焦中央精神落地落實、聚焦鄉村振興思路舉措、聚焦基層一線工作實際,找差距、抓落實,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搶抓機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干在實處的擔當、走在前列的斗志,掀起鄉村振興新高潮。
提升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
政治站位決定踐行“兩個維護”的力度,使命擔當體現政治站位的高度。堅持把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政治責任,作為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舉措,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展現的是政治站位的高度、使命擔當的力度。區委以時不我待、功不在我的政治擔當,緊扣“兩大引領(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雙柳商業航天基地)、三城(陽邏新城、航天新城、問津新城)聯動、多點發力”高質量發展布局,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由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化農業產業和現代鄉村跨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傾力打造特色各異、亮點紛呈的鄉村振興新洲樣板,形成高度契合的多點發力態勢,為城鄉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實現全方位融入大武漢同城同質同步發展。同時,圍繞鄉村“五大振興”,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督落實,聚焦重點、破解難點,一抓到底、久久為功,抓出成效、形成品牌。
遵循發展規律,把準主攻方向。
把握規律性、增強方向性,是推進工作、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區委提出,必須把握城鄉發展規律,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逐步建立城鄉融合、城鄉一體、互促共進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引導城鎮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鄉村合理流動,促進城鎮和鄉村聯動改革、協調發展。必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依托農村農業資源稟賦,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強農業發展動能,充分挖掘鄉村產業潛在功能和價值。必須尊重生態發展規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把生態環境作為鄉村*優勢和寶貴財富,守住生態底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促進城鄉融合,助推發展升級。
城鄉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新洲擁有*為廣闊的現代農業和生態發展空間,是武漢城市發展的潛力區塊,是建設“三化大武漢”的厚實基礎,更是大武漢的實力新城、生態新城、未來新城。江北快速路、輕軌陽邏線、航天大道等線路全線融通武漢主城,陽邏之心、雙柳航天新城等建設大手筆提升城市品質,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兩大國家戰略快速帶動區域產業升級。區委科學立標、高點定位,主動擔當、深度融入中央省市重大戰略布局,確立高質量發展工作格局,依托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兩大國家戰略,引領武漢市新洲區高質量發展;建設陽邏新城,帶動航天產業新城,輻射問津產業新城;高標準建設交通、生態、環保等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多點發力、協同并進,快速推進全域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強化組織領導,提供堅強保障。
實干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新洲區鄉村振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明確,落實是*后一環。必須增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合力,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必須配齊配強領導力量,落細落實工作責任,從嚴從實督導考核,嚴格“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和“四個優先”的保障機制,各級書記不僅要掛帥還要出征,把三農工作扛在肩上、拿在手上,堅決打好打贏鄉村振興這場硬仗。加強三農干部培養,大力選拔扎根基層、勇于擔當、奉獻農村的*干部,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要以敢于擔當的作風,以釘釘子的精神,按照鄉村振興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打造全省鄉村振興都市城郊先行先試示范區樣板。
明晰工作重點,創新務實苦干。
發展看質量,推進看方法,落實看態度。必須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總要求”,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2022年取得階段性成果、2035年取得決定性進展、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對標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以全域村莊規劃快速有序落地為抓手,結合新洲客觀實際、現實條件和發展態勢,整體謀劃、協同推進,走出一條具有武漢特色、展現新洲作為的鄉村振興之路,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一是規劃先行,有序建設。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一城鄉規劃,統籌利用生產空間、合理布局生活空間、嚴格保護生態空間,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嚴格按照村莊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管控、精細設計,推進地上地下水、電、路、氣和通訊、環保、公墓等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體育、衛生、養老、商服、交通、政務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多規合一”,做到一張圖管總,按圖分步建設。
二是改革創新,破解難點。圍繞推進城鄉融合過程中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壁壘,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重塑新型城鄉關系。加強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人才入鄉激勵的制度設計,制定操作性強的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讓農村的廣袤土地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堅決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同時,大膽探索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改革,*程度激發農村土地的生產力。進一步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工商資本入鄉促進機制,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財政金融政策供給。
三是補齊短板,夯實基礎。按照村莊規劃布局,聚焦中心村建設,對照現代城市標準,圍繞四好農村路、鄉鎮污水處理、村灣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保證水氣通暢,同步配套教育、醫療等生活性公共服務設施,高標準完善鄉村公共功能。學習借鑒潘塘羅楊村、倉埠項山村、雙柳濱湖村成功作法,利用村灣集并、增減掛鉤政策,按照武漢市法定規劃一張圖,全面啟動村灣集并,確保2035年實現武漢市新洲區405個村的建設規劃。必須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強力實施清潔家園“六大清零”行動,堅決整治封建落后的惡俗陋習,為鄉村產業發展、生活環境、生態空間掃清障礙,打造鄉村土地、生態等資源優勢,提升鄉村價值,形成優勢競爭力。
四是依靠群眾,聚集力量。“人才興,則事業興”。實現鄉村振興,真正的主角是廣大農民群眾。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把他們納入進來,讓他們從旁觀者轉變成為主力軍。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建設美麗家園、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讓他們了解意義,主動參與進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戰略,鼓勵涉農企業和成功人士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和發展意愿,充分發揮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等優勢,在武漢市新洲區投資發展現代農業、訂單農業、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產業,達到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三贏局面。轉變工作理念,改變行政命令、大包大攬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制度,讓群眾充分行使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之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形成合力、齊鳴共振。嚴查“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不顧實際、不重規律、不順民意而盲目上馬建設的現象堅決說“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