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8月25日至9月1日訪問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和德國五國,其間深化農業合作被多次提及。德國《焦點周刊》稱,繼歐洲的葡萄酒、豬肉、三文魚等在中國大受歡迎后,歐洲其他高端農業產品也希望在中國打開新的市場。德國慕尼黑大學農業經濟學者君特多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需要更多高端農業產品,中國企業不妨借機到歐洲“尋寶”。
歐洲遭遇困境
農業食品行業是歐洲許多國家的優勢支柱產業,而且產品豐富多樣,比如葡萄酒、奶制品、肉類、橄欖油、水果、蔬菜、谷物等。在意大利,該國2018年農業食品行業的總增加值超過2050億歐元,占GDP的比重約為12%,荷蘭則長期保持世界農產品出口第二大國的地位。
近年來,歐洲農業食品行業也遭遇多方面困境。君特多夫說,一是老齡化社會導致農業行業后繼無人。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老齡化國家排行榜上,第二到第四名分別為意大利(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23%)、德國(21%)和法國(20%),還有許多歐洲國家進入前50。同時,農村的年輕人涌到大城市生活。許多農場主退休后,農場就癱瘓了。食品加工業中,本地員工也很少,需要聘用外籍員工。
第二個困境是美國的打壓。去年,美國基于世貿組織對空客接受歐盟非法補貼案的裁決,做出懲罰性關稅的決定,對歐盟價值75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這些被加征的商品包括德國和法國的葡萄酒、意大利的帕爾馬奶酪和西班牙的橄欖油等。今年8月,德國和法國的果醬替換希臘奶酪進入懲罰榜單。
此外,歐盟農產品不少是加工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出口受限。為此,近年來,歐盟把中國作為最具潛力的市場。在去年的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上,歐盟農業委員菲爾·霍根透露,未來歐盟對華農業合作將主打高質量產品出口、電子商務和投資合作。歐洲迫切希望從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這次王毅外長訪問歐洲,對歐洲農業來說也意義重大。”君特多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與意大利簽訂了意大利農業食品出口到中國的協議。法國也計劃在生態農業上與中國進行合作。而挪威則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三文魚等海產品。德國的目標則是向中國出口豬肉、奶制品等。荷蘭還希望加大與中國在農業技術上的合作。
三大領域可投
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許多企業也正在積極推進海外農業投資,加上“一帶一路”延伸到歐洲,都為中歐農業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環球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企業在歐洲農業投資主要有三種。
一是買地種植和購買農產品。比如,中國洛娃集團于2014至2017年,在法國安德爾省和阿列省購買了2600公頃農業用地,希望在中國大力推廣法式面包。然而,法式面包在中國的市場十分有限,該集團又在中國宣布破產。好在該集團在法國的土地目前依舊在耕種。中國企業也在增加進口歐洲農產品。在中國需要大力進口谷物、與澳大利亞等國發生貿易摩擦之際,中國本年度計劃增加對法國大麥和小麥購買。法國戰略谷物公司分析師迪弗洛說,大麥和小麥供應充足的法國將會從中受益。
二是并購和食品加工。歐洲的食品加工業發達,而且以食品安全指數高聞名。中國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張裕就控股法國AdViniSA旗下的拉頌酒莊。拉頌酒莊是繼法國富朗多、蜜合花酒莊之后張裕在法國控股并購的第三個酒莊。中國光明食品2012年斥資近6.8億英鎊收購英國谷物食品公司維多麥60%的股權,2015年光明食品又收購西班牙最大的食品分銷商米蓋爾。
三是農業技術合作。荷蘭在農業和食品行業有大約5300家本土和外國公司,其中包括12家世界最大的農業食品公司如嘉吉、卡夫亨氏和瑪氏等,這些公司大都倚賴荷蘭的農業科技。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是歐洲乃至全世界農業方向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之一。中國乳制品巨頭伊利也看中荷蘭的學研優勢,于2014年2月與瓦格寧根大學合作成立歐洲研發中心,并于2018年將研發中心升級為伊利歐洲創新中心,進一步掌握歐洲與世界乳業和食品技術發展趨勢,促進企業針對國內和泛歐市場的產品研發。
有些“雷”要小心
不過,歐盟農業以復雜著稱,許多中國企業來到后“水土不服”。因此,君特多夫提醒稱,中國企業在投資前需要做好各種準備,避免“踩雷”。
2011年,天津農墾集團到保加利亞西北部的維丁大區租賃3萬畝土地,一期總計劃投資約1000萬歐元,種植玉米后返銷國內。不過,第二年試種后,天津農墾發現所租賃土地的土質和土地利用率都不理想,當地員工的合作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產量也比預定的差,之后決定放棄該項目。尤其是種植和加工業都依賴當地員工,這其中的風險不得不考慮。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都聘有數十萬來自東歐等地的員工。由于沒有長期合同,這些農業勞工并不穩定,甚至在農忙季節出現“用工荒”。
還要注意的是,在并購方案中,價格并不是歐洲方面決定交易的唯一要素,被收購方還會考慮未來的發展規劃和員工安排。許多中國企業并購歐洲農業和食品公司失敗,正是因為忽視對歐洲文化的了解。
此外,中國投資者也應該對歐洲的農業政策進行深入了解。像法國政府把本國農業用地看作“戰略投資領域”。投資者如果是國企,會被認為可能有“國家安全”風險,投資審批會被嚴格對待。
“在歐洲投資農業和食品優勢不少,比如有歐盟的各種補貼、高質量象征的歐盟產地標識、農業技術等等。”君特多夫表示,投資者只有多為歐洲當地考慮,多從雙贏思路經營,才能更容易獲得成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