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青浦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和上海交通大學青浦教授工作站共同主辦的青浦區綠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論壇舉行。論壇以推進農業生態循環利用和促進都市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為背景,聚焦“現代、智慧、綠色”,旨在通過政策與技術報告、專家學者經驗交流,帶動更多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走生態振興之路,有效對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青浦區現代農業的綠色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農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綠色貢獻者,農業生態文明直接關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敗。
論壇現場,來自國內智慧農業和生態農業領域的著名院士專家就智慧農業的技術路徑、我國生態農場建設與評價、國外生態農業發展的經驗借鑒等方面做了專業的主題演講。
“隨著農業信息化和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正大步邁入智慧農業時代。”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春江研究員在題為《智慧農業與農業綠色發展》報告中表示,伴隨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人工成本增加,智慧農業的出現,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效益和產業國際競爭力。但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智慧農業整體上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許多技術瓶頸需要攻克,產業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今后,智慧農業的重點發展任務將集中在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傳感器、發展大載荷農業無人機植保系統、研制智能拖拉機、研發農業機器人、解決農業大數據源問題、發展農業人工智能等方面。
什么是生態農場?優秀的生態農場是什么樣子的?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生態農業處處長、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徐志宇就農業農村部的生態農場評定標準進行了系統地介紹,講解了生態農場的五個具體評價指標,如生態農場面積,污染源距離,還包括土壤有機質含量、化肥減量等量化指標,重金屬、水質量和生態用地面積占比也都有具體的標準,為生態農場的認定和檢測提供量化標準。他指出,農業生產清潔化和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生態農場的重要評價標準。今年年底即將啟動生態農場的試點工作,希望打造一個供生態農業從業者、新農人們可交流和互相借鑒的平臺,同時推動生態農業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農業生態學著名學者駱世明教授作了《借鑒農業生態轉型的國際經驗》的主旨演講。在他看來,生態農業的發展,繼承和發揚了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是對整個農業技術體系的生態優化。推進生態農業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鄉村振興的客觀需要。生態農業的蓬勃發展將助力廣大鄉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未來。結合世界生態農業發展經驗,駱教授指出,對生態農場的建設在政府層面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比如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對每個地區的生態農場進行規劃,另外通過生態農場的建設,實現控制農業面污染和有機農產品一舉兩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