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寒意料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聚焦20000公頃秋季覆膜目標,適時啟動一年一度“貼”膜戰,忙碌的農民正在田野上編制著來年更加豐盈的收獲。
覆膜正酣,農田披“銀”孕希望
行走在民和干旱山區的廣袤田野,秋風中摻雜著絲絲寒意。褪去綠意的土地上,勤勞的農民覆膜正酣。
民和雖然地處黃河、湟水谷地,但全縣六成以上的耕地卻在干旱山區,靠天吃飯、廣種薄收。2008年,全膜雙壟栽培技術的成功推廣,打破了干旱山區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糧食產量陡增,推廣面積迅速擴大,截至2019年,全縣全膜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0公頃。
轉導鄉前坪村是民和縣推廣全膜玉米種植技術的試點村之一,而該村村民馬爾哈默既是全膜玉米種植技術推廣路上的嘗試者,更是受益者。說起全膜玉米的話題,馬爾哈默感慨道,轉導地區大部分都是干旱山地,全膜玉米給干旱山區的老百姓確實幫了大忙,如果沒有這項農業技術,別說畝產千斤糧,連口糧都不夠。
“今年雨水條件好,種植的1.33公頃全膜苞谷畝均產量有600余公斤,種植效益比小麥好多了,今年秋季再覆膜1.33公頃繼續種玉米。”在鋪膜現場,馬爾哈默蠻有信心地說。
據民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劉選德介紹,今年民和縣認真落實中央“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部署,全縣將完成秋季覆膜20000公頃,建立4個萬畝示范區、20個千畝示范片。同時,全縣20000公頃全膜玉米推廣工作得到了省財政2700余萬元的支農專項切塊資金支持,用于采購地膜和良種。
進入11月,天氣漸冷, 20000公頃秋覆膜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民和縣召開會議進行秋季覆膜動員部署,隨后各鄉鎮秋覆膜工作迅速鋪開,截至11月4日,全縣已供應農膜26.14萬捆,完成覆膜1866.7公頃。
秋收正忙,土地生“金”糧滿倉
田間鋪上“銀”,糧倉裝滿“金”。這是生活在民和縣干旱山區的農民,對全膜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十余年來成果的真切感受。
民和縣自2008年推廣全膜雙壟栽培技術以來,用一張白膜在干旱山區的土地上種出了畝均產量超過500公斤的“神奇”莊稼——全膜玉米。而在這項技術推廣之前,在當地農民記憶里,如果遇上好年景,還能收獲200公斤的糧食產量,如果遇上旱年,連籽種都收不回來,甚至顆粒無收。
今年是民和推廣全膜玉米種植技術的第十二個年頭。十二年來,靠著一張地膜,民和的干旱山地里年年生“金”,糧倉里年年豐盈。
11月3日,記者走進隆治鄉前山村村民時永來家,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堆滿了老屋檐下的長廊,時永來黝黑的臉上寫滿豐收的欣喜。
“全膜玉米實話好,去年種植的1.33公頃全膜玉米畝均產量達到500多公斤,賣出的一部分玉米收入1.5萬余元,今年雨水比去年好,玉米會好于上年。”時永來一邊忙活,一邊告訴記者。
隆治鄉前山村的鐵吉壽是村里的玉米種植大戶。他不僅種好自家的1.33公頃耕地,還把全家外出農戶的5.33公頃閑置耕地用起來。據鐵吉壽介紹,今年他種了4公頃的全膜玉米,畝產500公斤不成問題。
在官亭鎮前進村朱存子成家,滿院金燦燦的玉米棒子成為他家庭院里最搶眼的一道風景。朱存子成說,他家今年種了0.87公頃全膜玉米,現在已經采收完了,畝均單產在700公斤左右。
據介紹,今年20000公頃全膜玉米豐收已成定局,預計全縣全膜玉米總產將達到14.45萬噸。
秸稈利用,農畜擁“綠”牧歌亮
11月3日,記者途徑轉導鄉前坪村黨支部書記馬玉強家,家附近近千個藍綠色的玉米秸稈青貯包十分惹眼。
馬玉強介紹,今年他種的10公頃全膜玉米全部打包青貯,共生產1萬個青貯包,現已出售500多個,收入2萬多元。
在全縣全膜玉米大面積推廣后,每年將產出90萬噸玉米秸稈。為有效利用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該縣著力于做好“草”“牧”兩篇文章,不斷提高秸稈加工利用率,有力推動全縣養殖業發展。
馬玉強就是抓住了這樣的機遇,也看到了玉米秸稈潛在的商機,2019年種植的6.67公頃全膜玉米收入7.56萬元,打包黃貯200000公斤玉米秸稈銷售收入2萬多元。
不僅如此,馬玉強從2019年開始還飼養了9頭牛,今年年底前打算出售3頭,按當前市場價格,這3頭牛出欄后估計有5萬余元的收入。
官亭鎮前進村村民朱存子成依托全膜玉米種植,已經形成了“農牧聯動、草畜結合”家庭式小循環發展模式。
朱存子成介紹,他家種著13畝多的全膜玉米,飼養著60多只羊、20多頭豬,種植的玉米、秸稈全部用于喂豬喂羊,豬羊糞便施到地里又是很好的有機肥,真正走上了家庭式的“小循環”發展路子。朱存子成家去年出欄豬羊純收入達6萬多元。
民和縣依托玉米秸稈優勢,脫貧攻堅5年來,全縣累計培育養殖大戶1517家,建成家庭牧場5829家,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彰顯出“民和模式”脫貧成效。目前,全縣牛羊飼養量達66.26萬頭(只)、生豬飼養量達18.54萬頭,全縣畜牧業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
一張薄薄的地膜原本值不了多少錢,但在民和6666.7公頃廣種薄收的干旱山地里,勤勞的農民鋪開的是沉甸甸的收獲,繪出的是勤勞致富的畫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