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樟 [樟科] [樟屬]
拉丁名: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 Nees
產地分布:
大葉樟為亞熱帶長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分布區(qū)域北緯10˙—30˙之間,但主要產地是我國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云南、浙江省,尤以臺灣為多。多生于低山平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600米,但越往南,其垂直分布就越高,在湖南貴州可達海拔1000米。
形態(tài)特征:
大葉樟,喬木,高達50米,胸徑5米,樹冠廣卵形;樹皮黃褐色或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味。葉互生,薄革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5—806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尾尖,基部寬契形至近圓形,全緣,微呈波狀,兩面無毛,近葉之*對或第二對側脈*長而顯著,上部每邊有側脈1—3條,比香樟也大。脈在葉上面突起,脈腋有明顯的腺窩,葉柄長2—3厘米,無毛。近卵圓形或近球形,徑6—8厘米,熟時紫黑色;果托杯狀,頂端平截,花期4—5月,過8—11月成熟。
生長習性:
喜紊亂氣候,喜光,稍耐陰,深根性,萌芽性強,壽命長達數(shù)百年。生長快,年高生長量在1米以上,胸徑年生長量在1.5cm以上。土壤較好的地方5年生苗高可達5米,胸徑12厘米。
園林用途:
樹干通直,樹姿挺拔,氣味清新,廣泛用于園林綠化,是替代小葉香樟的*優(yōu)良品種。大葉樟比小葉香樟生長快,主桿更為筆直,分枝點高,作為行道樹栽培更為合適。
繁殖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