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具有食性廣、耐低氧、生長快、發病少、繁殖能力強等優點,且易飼養、市場旺,在國際市場上頗受歡迎,是水產養殖場增收的主要養殖品種,集約化養殖可降低養殖成本,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產出效益。本期介紹一組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1
水源水質管理
羅非魚屬熱帶廣鹽性魚類,可在淡海水中生長、發育和繁殖。要求養殖池水源穩定、充足、清潔、衛生,水溫適宜,水質良好,無任何污染,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同時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單注單排。一般每15天左右加換新水*,每次換水10~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適宜水溫是28℃~32℃,能耐低氧,在溶氧每升低于0.7毫克的水體中仍能攝食,1.6毫克時能生長繁殖。在注、排水口處要建好攔魚網具,既避免敵害生物及野雜魚入池,又可防止逃魚。水源進入養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過濾和消毒,以殺滅水源中的病原體和敵害生物,一般每立方米可用25~30克生石灰或1克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潑撒,需殺滅蟲害時,每立方米還可用0.5克敵百蟲藥液(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網箱養殖時,必須水溫常年在18℃~38℃之間。在養殖期間,要視天氣、水溫及魚類攝食情況,適當開增氧機增氧,在天氣變化氣壓低水中溶氧每升低于3毫克且魚類浮頭時,要加大開機頻率和開機時間。水庫網箱養殖時,要經常刷箱,洗掉網箱污物及附著藻類,使水體充分交換,還要定期查箱,發現破損及時修補,以免雜魚或兇猛魚類入箱。必要時還要不斷調整網箱,隨著水庫水位漲落,把網箱調節到水深適宜的位置。
2
加強放養管理
在投放苗種前,新舊池塘都必須清整消毒。老池塘應清除過多淤泥,只保留底泥10厘米即可。放養魚種前10~15天用藥物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滅養殖水體中的病原體和敵害生物。一般可采用干法清塘或帶水清塘兩種方法,干法清塘時可按每畝使用生石灰75公斤左右或漂白粉4~5公斤;帶水清塘時每畝可用生石灰150公斤左右全池潑撒,盡量使池底泥土與生石灰拌勻,以徹底殺滅寄生蟲、病原體及野雜魚等。網箱養殖時可使用藥物掛袋進行消毒,新網箱下水前要充分浸泡、消毒。
合理的放養密度,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質;適宜的搭配品種可間接調節水質,互利共生,達到水體中的魚類和諧。要使羅非魚養殖成活率提高,必須控制好放養密度和配養魚類。目前的養殖方式主要是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適宜于與羅非魚混養的魚類,主要有鰱魚、鳙魚、草魚、鳊魚和淡水白鯧等。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便開始放養冬苗,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羅非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鰱鳙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與其他魚混養時可畝放200~500尾。羅非魚在網箱中可以單養、主養或搭配養殖。魚種應以大規格為好,進箱規格一般為尾重10~50克,平均以30克為好。放養量應根據水質條件確定,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時,每立方米水體放養3~20公斤,魚種放養前要進行藥浴消毒處理。另外,隨著魚體不斷長大,為調節好養殖密度,提高養殖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輪捕輪放,以調節水體中的載魚量,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
3
科學施肥投餌
肥料、餌料等養殖投入品的多寡既影響羅非魚的生長,又影響水質的變化。羅非魚對水質肥瘦要求不很嚴格,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攝食對象是底棲生物、水生昆蟲、浮游動物、輪蟲、有機碎屑及大型藻類等,可以吸收水中浮游生物作為食物,對人工飼料更是喜愛有加。在養殖時,可以通過適度培肥,使浮游生物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保持良好的水質,輔助魚類生長。一般在魚種放養前,每畝可施用經過腐熟的雞糞250~300公斤,以改良水體中底泥的營養狀況,增加池塘營養物質,有利于天然餌料的生長。在養殖中期,還可以根據水體中水質情況等施用追肥,一般每15~20天施1次為好,每次每畝可施氮肥2~3公斤和磷肥1公斤,池中還可放入少量的綠萍或紅萍,也可根據水溫、水質情況施用有機肥或生物肥料。
羅非魚是目前流水高密度養殖或“工廠化”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集約化養殖需要投喂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學方法,不但會浪費飼料,而且還會敗壞水質,誘發各種病害,所以餌料投喂要科學。羅非魚的食性很廣,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以投喂各種飼料,如小麥、玉米、餅粕等均是它的優質飼料。初期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應為32%~35%,每天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3%~5%。當個體規格長至200克左右,投飼量可調至魚體總重的2%,并保證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27%~29%。當其個體達到300克左右時,羅非魚進入生長*快的時期,日投飼量保持在魚體重的1%~2%,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飼料可自配混合料,但*加工成顆粒投喂。在投喂方法上要按照“四定”原則,每天投喂2次,時間分別在上午8~9時和下午3~4時。每畝池塘尚需搭2~3個餌料臺,以便定點投喂。
4
防范各種疾病
一般使用生石灰定期防病,生石灰可調節水體的酸堿值,殺滅水體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釋放出無機鹽,增加水體的肥度。預防疾病首先要定期消毒,池塘養殖時每10~15天用生石灰按每畝15~20公斤化水全池潑灑,每月1~2次調節池水酸堿值至微堿性,用生物制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改良水質;同時要適時開機增氧,使池水中酸堿值保持在7~8之間,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間。
減少飼料投喂量,禁止投喂畜禽糞便以減少鏈球菌滋生,可定期投喂大蒜素等中草藥制劑或通過藥物掛袋及投喂藥餌等方法預防疾病。通過復合中草藥制劑(黃連、黃芩、大黃和黃柏等)或其他飼料添加劑(寡聚糖、人工合成的脫氧核糖、寡核苷酸等進行投喂,提高羅非魚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通過安全合理使用藥物,避免耐藥菌株產生,發現病魚、死魚應及時清除,分離病原進行藥敏實驗,篩選敏感的化學藥物進行防治,并且嚴格按照藥物的使用劑量和休藥期進行操作,嚴禁使用水產禁用獸藥或農藥。發病時使用體外消毒劑藥浴,每公斤體重用5~10毫克氟苯尼考或50~100毫克鹽酸多西環素粉,連續使用1周,休藥期需大于30天。然后每公斤體重投喂大蒜素200毫克,連續喂3~5天,第5天后每立方米用酶合益生素0.5~0.8克全池潑灑,同時利用具有無乳鏈球菌抗菌活性的中草藥對鏈球菌病進行防控。